黨的十八大以來,外匯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穩步推進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改革,提高跨境貿易結算效率,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切實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一、構建“越誠信、越便利”的信用管理機制
近年來,外匯局積極回應市場訴求,以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為切入點,統籌發展與安全,逐步構建起銀行分級、企業分類的精準化信用管理機制,支援審慎合規的銀行在單證審核、特殊退匯、對外付匯資訊核驗等方面,為優質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結算,貿易外匯收支實現“秒申請、分鐘辦”。目前,便利化政策已擴大至全國,涉及業務近150萬筆,規模近9000億美元。
企業貿易收支“越誠信、越便利”。在誠信經營的正向激勵下,企業內控管理規範化的示範效應逐步顯現。優質企業不斷完善內部管理,通過資訊整合實現貨物流、資金流、單據流等的可追溯、可還原,既便利了自身財務資金收付管理,也為銀行提供外匯收支便利化服務創造了有利條件。據測算,優質企業適用便利化政策後,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時間節省一半以上。
銀行審核“越合規、越自主”。便利化政策推動銀行提升展業能力,完善事前盡職調查和事中事後監測,為企業提供高效適配的結算服務。銀行從交易單證審核向關注企業交易實質轉變,更加重視企業信用狀況、合規水平和風控能力,對不同主體、不同業務的差異化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二、簡政放權優化外匯服務
外匯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踐行惠企利民,在業務流程上做“減法”,在政策支援上做“加法”,為市場主體從事對外貿易活動“降成本、增績效”。
精簡業務流程和材料。深入推進簡政放權,經常項目外匯管理行政許可事項由15項減至6項,廢止政策法規200餘件,整合并制定《經常項目外匯業務指引(2020年版)》,為市場主體提供簡潔清晰的政策環境。多措並舉為市場主體減負增效,簡化名錄登記業務材料,取消企業輔導期業務報告,幫助企業減手續、降成本。
提升外匯服務電子化水平。積極貫徹“互聯網+政務服務” “互聯網+監管”要求,支援企業名錄登記全流程“網上辦”,實現企業貿易信貸等業務報告線上辦理。鼓勵銀行為企業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時審核電子單證,並通過“信用中國”“單一窗口”和外匯局應用服務平台等多渠道與銀行共用企業分類等信用資訊,豐富銀行真實性審核手段,實現跨境結算安全、便捷。持續推進服務貿易付匯稅務備案跨地區、跨銀行網上核驗,便利“一次備案、多次付匯”,惠及企業超11萬家。
加大助企紓困力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建立外匯政策“綠色通道”,按照“特事特辦、急事速辦”原則,切實保障防疫物資與資金的及時到位。同時,搶抓疫情防控轉向複工複產的時間窗口,放寬具有出口背景的國內外匯貸款購匯償還條件,取消貨物貿易小額特殊退匯業務登記,助力企業恢複活力。2022年9月,開闢外匯“綠色通道”支援四川甘孜瀘定縣抗震救災工作,保證地震災區企業正常外匯收支。
三、積極支援貿易新業態發展
外匯局聚焦跨境電商、市場採購等貿易新業態“小額、海量、電子化”的交易特點,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主動探索和完善適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管理思路和服務體系,出台一系列優化貿易新業態外匯管理措施,構建貿易新業態高效、安全、低成本跨境結算環境,充分釋放市場活力與創造力。
拓寬貿易新業態結算渠道。積極支援符合條件的銀行和支付機構憑交易電子資訊,為跨境電商等市場主體提供更加便捷、多樣、低成本的結算渠道,便利“買全球、賣全球”進入尋常百姓家,助力貿易新業態蓬勃發展。目前,相關貿易新業態外匯結算年業務量超19億筆。
降低新業態主體經營成本。不斷優化貿易新業態管理方式,支援跨境電商企業將境外倉儲、物流、稅收等費用與出口貨款軋差結算,降低資金佔用成本,幫助企業更好拓展國際市場。同時,順應市場採購貿易“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特點,支援聯網資訊平台備案商戶線上自助辦理收結匯,提高市場採購主體貨款結算效率,降低結算時間及匯兌成本。目前,通過聯網資訊平台自助辦理市場採購貿易收結匯比例超七成。
便利中小微主體參與新業態。結合市場訴求出台有針對性的便利化舉措,服務中小微新業態主體貿易結算,築牢培育貿易競爭新優勢的微觀基礎。年涉外收支20萬美元以下的小微跨境電商企業無需辦理名錄登記,約80萬家小微商戶可線上辦理跨境資金結算;個體工商戶可通過外匯儲蓄賬戶辦理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項下外匯結算,資金安全更有保障。
下一步,外匯局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制度創新和科學治理為抓手,以服務實體和便利民生為著力點,增加外匯便利化政策供給,引導銀行提升外匯服務水平,切實優化外匯營商環境,支援涉外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經常項目管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