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繁體中文English 微信
微博
無障礙 用戶登錄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公告資訊
  • 索  引  號:
    000014453-2018-00521
  • 分       類:
    新聞報道  外匯市場與人民幣匯率  各類社會公眾
  • 來       源:
    新聞發布
  • 發布日期:
    2018-12-11
  • 名       稱:
    以服務實體經濟為要義 促進外匯市場健康發展
  • 文       號:
以服務實體經濟為要義 促進外匯市場健康發展

譜寫外匯管理改革開放事業新篇章專題報道之四

 

記者  周琰

作為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外匯市場生於毫末、起於累土,逐步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封閉到開放的轉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外匯局緊扣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根據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推動外匯市場深化發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宏觀調控、資源配置、匯率形成和風險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積極把握外匯市場發展機遇

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統收統支的外匯管理體制,沒有外匯市場的經濟基礎。改革開放後,為配合外貿體制改革,19798月,我國改革外匯分配製度,實行外匯留成管理,由此逐步產生了外匯調劑業務,萌生了外匯調劑市場,這是我國最早的外匯市場。19941月,我國開始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度,形成了銀行對客戶市場,同年全國統一的、以電子化交易為平台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成立運行,保障了外匯資源在全國範圍內根據市場情況合理流動。2005721日,我國重啟匯率市場化改革,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1581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機制進一步完善,匯率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我國外匯市場進入新的更高發展階段。

據悉,外匯局立足匯率彈性增強後企業的多樣化避險保值需求,上下呼應,政策設計與銀行創新互動,點面結合,全面激活外匯衍生產品創新。2013年增加貨幣掉期本金交換形式,2014年進一步支援銀行為企業提供買入或賣出以及組合等多樣化期權業務,2018年允許遠期結售匯到期交割方式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全額或差額結算,進一步支援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防範外匯風險。目前,我國外匯市場已具有即期、遠期、外匯掉期、貨幣掉期和期權等基礎產品體系,基本滿足了各類市場主體的匯率風險需求。2017年,國內外匯市場人民幣對外匯交易量24.1萬億美元,較1994年增長134倍,其中,銀行對客戶市場和銀行間市場分別為3.8萬億美元和20.3萬億美元,即期和衍生品分別為9.5萬億美元和14.6萬億美元,衍生產品交易量佔比上升至曆史最高的61%,市場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擴展,為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和支援市場主體適應匯率雙向波動提供了有力保障。

40年來,我國外匯市場在對內和對外兩個方向持續擴大開放。企業、個人在跨境貿易、投資和金融活動中的外匯交易需求在外匯市場上被充分、有序吸納;同時,作為市場核心的銀行間外匯市場逐步改變早先單一銀行的參與者結構,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入市交易,多元化的分層結構逐步形成。隨著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推進,國內外匯市場從封閉走向開放,各類境外機構有序進入境內市場。為進一步與國際外匯市場接軌,自20161月起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系統每日運行時間延長至北京時間2330分。配合國內金融市場開放,2017年完善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外匯風險管理政策,為債券通境外投資者提供配套匯率避險服務,2018年允許QFIIRQFII開展外匯套期保值,外匯市場與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對外開放形成積極互動。

交易、清算、資訊等金融基礎設施是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的基礎,健全基礎設施始終是外匯市場發展的一個重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又取得新進展。2013年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試運行交易確認業務,降低外匯市場操作風險。2014年擴大銀行間外匯市場淨額清算業務的參與主體和產品類型,試點開展中央對手清算業務。2015年在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標準化外匯掉期交易功能。2016年繼續推出標準化遠期和期權組合交易,同時開展交易沖銷業務,支援新一代外匯交易平台建設,穩步發展集中清算業務。目前,銀行間外匯市場已具有國際市場主流和多元化的交易清算機制,交易後確認、沖銷、報告等業務也廣泛運用於銀行間市場,提升了市場運行效率和風險防控能力。

外匯市場在40年發展進程中,緊扣防範金融風險主線,不斷改進市場監管,努力創造公平、透明、競爭的市場環境,自1994年建立統一規範的外匯市場體系以來,有效應對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等諸多外部衝擊,始終未發生由市場自身運行引起的重大風險事件。同時,積極培育行業自律,2014年《銀行間外匯市場職業操守和市場慣例指引》發布,2016年,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製成立並發布《中國外匯市場準則》和《銀行間市場(批發市場)交易規範專家組工作章程》,建立了政府監管與市場自律並行的外匯市場管理新框架。

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

我國外匯市場的發展始終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尤其是實體經濟改革開放而持續推進,與整體經濟體制改革和金融市場發展進程相銜接、與之配套並為之服務,呈現出一個內部連貫、邏輯一致的過程。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外匯市場,既反映出境外投資者對中國外匯市場的交易產品、基礎設施等各類市場要素全方位發展的充分認可,也說明我國外匯市場已不僅僅是基於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被動接納,而是全球外匯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回顧我國外匯市場40年的發展曆程,有很多值得總結的經驗。

一是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以這一重大理論突破為新起點並不斷完善理論創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我國外匯市場在40年的發展中,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外匯調劑業務,到1994年建立統一規範的外匯市場,到2005年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再到2015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機制進一步完善,始終堅持市場化方向,不斷完善市場配置外匯資源的體制機制。

二是始終堅持將服務實體經濟放在首要位置。實體經濟對外匯市場的基本和核心需求是有效配置外匯資源和防範匯率風險,如何滿足這種需求,既不是簡單地什麼都不管就萬事大吉,也不是一味迎合逐利需求讓外匯產品眼花繚亂。從實體經濟和外貿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考慮微觀經濟主體的風險識別和管理能力,由簡單到複雜、由基礎到衍生逐步發展外匯市場,避免外匯市場發展脫實向虛。

三是始終強調與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相配合。過去40年我國外匯市場發展有快有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注重與匯率改革保持協調,為主動、漸進、可控推進匯率改革創造市場條件,既不能超越也不能滯後。如,2005年匯率改革後,發展外匯市場的節奏就主動加快一些,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節奏就主動放慢一些。

四是始終強調與其他金融改革和發展協調推進。我國的改革是系統性的體制轉軌,對整體配套關係的要求比較高。外匯市場作為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要與其他領域的金融改革和發展協調推進,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的節奏和機會窗口,沒有一個整體有效的金融體系支援,外匯市場建設很難單兵突進。在推進外匯市場改革過程中,各項政策的選擇、設計和推出時點,都是充分考慮了與其他改革的協調配合。

五是準確把握資訊科技的時代潮流。國際外匯市場是一個已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古老行業,仍保留了許多傳統交易模式。1994年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建立之初,準確把握技術進步為金融市場發展帶來的曆史機遇,在交易模式選擇上不拘泥於傳統,引入電子交易模式,在全球範圍內較早實現了大規模的電子化交易平台,為市場參與者享受高效率、低成本的市場環境提供了技術紅利。

六是充分借鑒國外發展經驗但不簡單照搬。相對於國外發達市場,發展中的中國外匯市場可以充分借鑒國際成熟經驗,利用後發優勢少走彎路。同時,不能簡單照搬和模仿,應以前瞻性視角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和引領國際趨勢的發展新路。銀行間外匯市場從1994年建立以來,始終堅持有組織交易平台的市場形態,可以相容多種交易模式、適應不同交易工具,打破了場內與場外的傳統邊界並形成功能融合。正是得益於這一長期制度安排,使我國外匯市場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實踐中央對手清算、交易後確認、沖銷、報告等全球新的監管要求和發展措施方面,具有獨特的便利基礎和先行優勢。

新時代推進外匯市場進一步深化發展

外匯市場的核心功能是為市場主體提供本外幣兌換和風險管理渠道。回顧過去,業內專家表示,我國外匯市場交易量的增長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的推動因素:一是我國對外貿易和投資的增長,直接帶動了外匯交易的增長;二是2005年匯率改革後人民幣匯率彈性逐步增強,市場主體管理匯率風險促進了外匯衍生品市場發展;三是隨著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境內外投資者進入外匯市場開展本外幣兌換和風險管理。外匯市場在這三個因素的帶動下快速發展,有效服務和支援了實際經濟運行和金融市場改革開放。

專家表示,展望未來,應積極把握人民幣匯率市場化、資本項目可兌換和人民幣國際化對外匯市場發展提出的機遇與挑戰。首先,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成為常態後,主動管理匯率風險將成為市場主體的必修課,由此促進外匯衍生品市場持續、穩步發展。其次,資本市場加快對外開放和融入全球市場,將為外匯市場發展增加新的參與主體並釋放交易需求。再次,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人民幣的廣泛使用將促進全球人民幣外匯交易,推動離岸與在岸市場的融合發展。

面對機遇與挑戰,外匯局表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以拓寬交易範圍、豐富交易工具、擴大市場主體、推動對外開放、健全基礎設施、完善市場監管為重點,繼續推動外匯市場深化發展,服務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

(來源:金融時報)

分享到:
【列印】 【關閉】

聯繫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國家外匯管理局主辦 著作權所有 授權轉載 最佳解析度:1280*768

網站標識碼bm74000001   京ICP備06017241號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