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簡體中文繁體中文用戶登錄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 索  引  號:
    78116973-X-2015-00040
  • 分       類:
    通知  經常項目管理  銀行  非金融單位
  • 來       源:
    國家外匯管理局
  • 發布日期:
    2015-05-06
  • 名       稱:
    (已廢止)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開展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的通知
  • 文       號:
    匯發〔2015〕7號
(已廢止)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開展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的通知


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國家外匯管理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局、外匯管理部,深圳、大連、青島、廈門、寧波市分局,各中資外匯指定銀行:        

 

為積極支援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防範互聯網渠道外匯支付風險,國家外匯管理局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見附件),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現印發執行。        

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局、外匯管理部(以下簡稱分局)應當依據《指導意見》,選擇有實際需求、經營合規且業務和技術條件成熟的支付機構參與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並為其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手續。對於試點業務的開辦,各分局應按照審慎原則嚴格審核,視情通過事前徵詢、事後告知等方式加強與當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支付結算管理部門的溝通,提高審核質量。        

各分局收到本通知後,應及時轉發轄內中心支局(支局)、地方性商業銀行及外資銀行。各中資外匯指定銀行收到本通知後,應及時轉發下屬分支機構。政策執行中如遇問題,請及時向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反饋。        

特此通知。        

        

附件: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        

        

        

        

國家外匯管理局        

2015年1月20日        


附件        

        

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        

        

第一章          

第一條  為便利境內機構、個人通過互聯網進行電子商務交        

易,規範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防範互聯網渠道跨境資金        

流動風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及《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指導意見。        

第二條  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是指支付機構通過銀行為電子商務(貨物貿易或服務貿易)交易雙方提供跨境互聯網支付所涉的外匯資金集中收付及相關結售匯服務。        

第三條  支付機構開展跨境外匯支付業務應當接受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機構(以下簡稱外匯局)的監督和管理,並按        

規定及時報送相關業務數據。銀行為支付機構辦理業務,應合理盡責、嚴格審核支付機構主體資質和業務範圍,對於存在異常的交易應予以拒辦,並確保及時準確地錄入相關數據資訊。境內機構和個人不得以虛構交易獲取或轉移外匯資金,不得以分拆等方式逃避外匯監管。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主體還應遵守國家其他有關部門的法律法規。        

 

第二章 試點業務申請        

第四條  支付機構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後可試點開辦跨境外匯支付業務。支付機構申請“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應符合下述條件:        

(一)具有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許可業務範圍應包括互聯網支付;        

(二)近2年內無重大違反人民幣及外匯管理規定行為;        

(三)有完備的組織機構設置、業務流程規定、風險管理制度;        

(四)具備採集並保留交易資訊數據的技術條件,並能保障交易的真實性、安全性。        

第五條  支付機構申請“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應向註冊地外匯局提交以下材料:        

(一)書面申請,載明申請人名稱、註冊地、註冊資本、股權結構、組織機構設置、已開展的支付業務和擬申請開展的跨境外匯支付業務種類及範圍等;        

(二)業務運營方案,包含業務辦理流程(按業務種類,詳細列明交易、匯兌和支付的完整流程)、客戶實名制管理、交易真實性審核、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數據採集報送、系統建設、系統與銀行數據介面、系統應急預案、外匯備付金賬戶管理、與所開展業務相對應的風險控制、內部操作規程及合規管理等內容;        

(三)《支付業務許可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副本及複印件;        

(四)銀行合作協議;        

(五)外匯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六條  外匯局分局、外匯管理部(以下簡稱分局)應根據        

本指導意見對支付機構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核,在20個工作日內對符合條件的支付機構出具正式書面檔案,同時抄報國家外匯管理局,並為開辦貨物貿易跨境外匯支付業務的支付機構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        

本指導意見實施前已開辦試點業務的支付機構,無需再行申請。由註冊地分局統一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        

試點期間,支付機構業務範圍、外匯備付金開戶行等發生變更的,應憑新增業務的運營方案或銀行合作協議等到註冊地分局事前備案。        

 

第三章 業務管理        

第七條  支付機構應嚴格審核參與跨境外匯支付業務客戶身份資訊的真實性,並留存相關資訊5年備查。個人客戶留存資訊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國籍以及有效身份證件號碼等;機構客戶留存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名稱、組織機構代碼等。        

支付機構自主發展境外特約商戶,應按照“了解你的客戶”、        

“了解你的業務”及“盡職審查”原則保證境外特約商戶的真實性、合法性。        

第八條  跨境外匯支付業務應當具有真實合法的貨物貿易、        

服務貿易交易背景。支付機構不得為以下交易活動提供跨境外匯        

支付服務:不符合國家進出口管理規定的貨物、服務貿易;不具        

有市場普遍認可對價的商品交易,以及定價機制不清晰、存在風        

險隱患的無形商品交易;可能危害國家、社會安全,損害社會公        

共利益的項目或經營活動;法律法規及人民銀行、外匯局規章制度明確禁止的項目。        

第九條  支付機構參與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除另有規定        

外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等值5萬美元。對於交易完成情況核查        

不充分或未按規定對相關商戶執行貨物貿易名錄企業分類管理等的支付機構,外匯局可將其單筆交易限額下調至等值1萬美元。        

第十條  支付機構可集中為客戶辦理收付匯和結售匯業務,並按照本指導意見要求實現交易資訊的逐筆還原。支付機構應在收到資金之日(T)後的第一個工作日(T+1)內完成結售匯業務辦理。在滿足交易資訊逐筆還原要求的情況下,支付機構可以辦理軋差結算。        

第十一條  支付機構在提供跨境外匯支付服務時,應允許客戶用人民幣或自有外匯進行支付。客戶向支付機構劃轉外匯時,銀行應要求其提供包含有交易金額、支付機構名稱等資訊的網上交易真實性證明材料,經核對支付機構賬戶名稱和金額後辦理,並在交易附言中註明“跨境外匯互聯網支付劃轉”字樣。        

第十二條  支付機構為客戶提供結售匯服務時,應按照銀行提供的匯率標價,不得自行變動匯率價格。支付機構應就手續費、交易退款涉及的匯兌損益分擔等,與客戶事先達成協議。        

第四章 賬戶管理        

第十三條  支付機構應將客戶外匯備付金賬戶資金與自有外匯資金嚴格區分,不得混用。支付機構自有外匯資金賬戶的開立、使用應遵循現行機構外匯管理規定。        

第十四條  支付機構應憑註冊地外匯局出具的“貿易外匯收        

支企業名錄”登記書面檔案,按照現行外匯賬戶管理有關規定,        

在銀行開立外匯備付金賬戶,賬戶名稱結尾標註“PIA”(Payment        

InstituteAccount)。        

支付機構為客戶辦理結售匯及跨境收付業務均應通過外匯備付金賬戶進行。備付金賬戶管理同時應符合中國人民銀行備付金賬戶管理規定。        

第十五條  外匯備付金賬戶的收入範圍為接受同名外匯備付金賬戶外匯劃轉、境內付款方外匯劃轉或購匯轉入、境外付款方外匯匯入,以及因交易失敗等原因由原路、原幣種退回的外匯資金;支出範圍為向同名外匯備付金賬戶劃轉外匯、向境內收款方劃轉外匯,結匯轉入人民幣備付金賬戶或收款方人民幣賬戶、匯出至境外收款方,以及因交易失敗等原因產生的原路、原幣種退出的外匯資金。        

外匯備付金賬戶不得提取或存入現鈔,不得在無交易情況下預收、預存。此外,因經營損益原因,支付機構外匯備付金賬戶可與其自有外匯賬戶按規定進行外匯劃轉。        

第十六條  支付機構應選擇具備客戶備付金存管資質的商業銀行開立外匯備付金賬戶。其中,外匯備付金存管銀行應與人民幣備付金存管銀行一致,外匯備付金合作銀行可根據需要自主選擇。        

第十七條  支付機構外匯備付金賬戶納入外匯賬戶管理資訊系統管理,並歸入“支付機構外匯備付金賬戶(1603)”項下,銀行應將數據及時填報並報送外匯局。        

 

第五章 資訊採集        

第十八條  支付機構應當根據本指導意見要求報送相關業務數據和資訊,並保證數據準確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銀行應按照國際收支申報及結售匯資訊報送相關規定,依據支付機構提供數據進行相關資訊報送。除逐筆還原資訊外,其他交易按照銀行實際業務發生資訊準確報送。涉及軋差的交易資訊,也應進行還原報送,具體報送要求按照本指導意見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執行。        

第十九條  支付機構辦理跨境外匯支付業務時,應掌握真實交易資訊,按照完整性、可追溯性原則採集逐筆交易的明細數據,並留存備查。        

貨物貿易項下明細數據原則上應包括標的物名稱、數量、交易幣種、金額、交易雙方及國別和訂單時間等;服務貿易項下明細數據原則上應包括服務種類、具體交易資訊(如機票項下航班及時間,住宿項下入住酒店名稱、時間,留學項下入學通知書等)、        

數量、交易幣種、金額、交易雙方及所在地、訂單時間等。        

第二十條  支付機構應按現行涉外收支數據申報的規定,對兩類數據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一類是集中收付款或軋差淨額結算時支付機構的實際收付款數據(以下簡稱實際收付款數據);另一類是逐筆還原集中收付或軋差淨額結算前的原始收付款數據(以下簡稱還原數據)。        

對於實際收付款數據申報,支付機構應按照銀行實際業務發生資訊進行國際收支統計間接申報,銀行應將實際收付款資訊交易編碼記為“999999”,申報主體為支付機構。對於因軋差淨額結算造成實際收付款為零的,支付機構應虛擬一筆結算為零的申報數據,收付款人名稱均為該支付機構,交易編碼標記為“999998”,國別為“中國”,其他必輸項可視情況填報或填寫“N/A”(大寫英文字母)。        

對於還原數據的申報,支付機構應在申報實際收付款數據的當日,根據全收全支原則,提供逐筆還原數據資訊,通過銀行對實際用匯客戶的跨境收支進行還原申報。其中,還原的客戶單筆交易金額低於國際收支免申報限額的,支付機構應按照實際交易性質,將交易性質相同(即同一交易編碼)的逐筆交易數據合并為一筆,並以支付機構名義對按實際交易性質分類合并後的還原        

數據進行逐筆申報。還原的客戶單筆交易金額高於國際收支免申報限額(含)的,支付機構應以客戶的名義,逐筆申報還原數據。        

第二十一條  支付機構集中提供或填報還原數據的基礎資訊和申報資訊,提供或填報方式由銀行與支付機構協商確定,可不填報紙質申報單。        

境內銀行應按實際交易性質填報交易編碼和交易附言,按照實際收付發生的日期編製申報號碼,並將還原數據“銀行業務編號”填寫為所對應的集中收付數據的申報號碼,以便建立實際收付款數據與還原數據間的對應關係。        

境內銀行應在支付機構實際對外收付款之日(T)後的第1個工作日(T+1)中午12:00前,完成還原數據基礎資訊的報送工作;第5個工作日(T+5)中午12:00前,完成還原數據申報        

資訊的報送工作。        

第二十二條  支付機構應按現行結售匯管理規定,在規定時間提供通過銀行辦理的逐筆購匯或結匯資訊,銀行應按照現行規定報送結售匯統計報表。個人項下結售匯業務,銀行應根據支付機構的數據,在辦理結售匯之日(T)後的第5個工作日(T+5)內對於單筆金額等值500美元(含)以下的區分幣種和交易性質匯總後以支付機構名義逐筆錄入個人結售匯業務的管理系統,對於單筆金額等值500美元以上的逐筆錄入個人結售匯業務的管理系統。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項下的個人結售匯不計入個人年度結售匯總額。        

第二十三條  支付機構應通過表單系統於每月10日前向注        

冊地外匯局報送客戶跨境外匯支付業務金額、筆數等總量報告,並對每月累計收付匯總額超過等值20萬美元的客戶交易情況報送累計高額收支交易情況報告,業務開展中如發現異常或高風險交易應隨時向外匯局報告。        

支付機構應按照註冊地分局的要求報送年度試點總結報告。

 

                         第六章 監督核查        

第二十四條  分局應審慎監管試點業務,依據本指導意見及相關外匯管理法規對轄內支付機構外匯支付業務進行非現場核查和現場核查。註冊地分局對支付機構負主要核查職責。支付機構及其開戶銀行有義務配合外匯局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五條  分局對於日常監測工作中發現的異常交易,可責成支付機構進行自查。支付機構應按照分局要求及時完成自查工作,並報送自查報告。        

第二十六條  分局根據轄內外匯支付業務總量、各支付機構業務量佔比和業務特點,自主安排對轄內支付機構的現場核查或檢查。現場核查的內容應包括但不限於支付機構的主體資訊審核、交易真實性審核、資訊採集留存以及業務發生範圍等。        

第二十七條  支付機構辦理跨境外匯支付業務,真實性審核、資訊採集留存等不符合要求的,外匯局有權調整其業務範圍、交易限額或者暫停其辦理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資格。支付機構整改後,需經註冊地分局重新核准恢複辦理試點業務。        

第二十八條  對違反本辦法相關規定辦理外匯支付業務的支付機構,外匯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予以處罰,情節嚴重的取消其外匯支付業務辦理資格。        

第二十九條  本通知自下發之日起實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關於開展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的通知》(匯綜發[2013]5號)同時廢止。        

第三十條  本指導意見由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解釋。

 

        

     

        

   

分享到:
【列印】 【關閉】

法律聲明 | 聯繫我們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主辦 著作權所有 授權轉載 最佳解析度:1280*768

網站標識碼bm74070001 京ICP備06017241號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