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中国外汇】中资跨国公司外汇风险量化管理初探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20期 

作者:张华 邓益 高兴 


中资跨国公司建立体系化、精细化的外汇风险量化管理,有助于企业集团更好地识别外汇风险,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汇率波动给集团现金流以及会计报表带来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在海外设立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布局海外实体产业,逐步成长为跨国企业集团,企业面临的外汇敞口不断扩大,需要管理的外币种类也不断增多。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叠加,中资跨国公司面临更具挑战的外汇风险管理环境。实施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稳定企业经营成为中资跨国公司面临的迫切课题。建立一套良好的外汇风险识别、外汇风险敞口度量的量化管理体系,是中资跨国公司“走出去”外汇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石,有助于中资跨国公司提前研判外汇风险影响,并作出相应决策,有利于企业集团实现整体外汇风险敞口的可控。

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敞口测算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21号——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以及《企业会计准则19号——外币折算》关于财务报表中外币交易折算的相关规定,“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又称外汇敞口)”采用资产负债表编制日的即期汇率(即记账本位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将其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编制报表日的折算汇率与期初汇率或交易发生时汇率不同所产生的差异记入利润表中的汇兑损益科目。

对海外业务较少、以国内经营为主的中资企业来说,通常非人民币即为外币,外汇风险敞口较易识别,但该外汇敞口统计方式在跨国公司中存在局限。一方面中资跨国公司往往由多家境内、外成员企业组成,外币的资产、负债构成复杂,涉及不同的货币对,不能单纯以非人民币作为外币敞口。另一方面不同的外币敞口存在内部抵消对冲的可能,且不同的外币敞口也会在编制报表日对利润表的汇兑损益科目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笔者所在团队在分析中资跨国公司经营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引入记账本位币作为构建各成员企业外汇风险敞口的统一基准,以便于集团公司对外汇敞口的统一管理。中资跨国公司外汇敞口测算可参考以下方式:

首先,确定中资跨国公司各成员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以及其对应的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例如某成员企业记账本位币为美元,则非美元(如人民币、欧元)贷款就是该成员企业的外汇敞口。

其次,根据中资跨国公司各成员企业记账本位币,统计其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项目及对应的金额,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存款、贷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委托贷款等,即可计算得出外币敞口的初始规模。如下假设本位币为人民币的中资跨国公司某成员企业的欧元、美元净敞口(见表1)。

2022年10月【中国外汇】中资跨国公司外汇风险量化管理初探 图1.png

再次,按照上述步骤汇总各成员企业的本位币和外币敞口数据,进而可建立不同本位币下各币种的外币敞口矩阵。如果金额为正,则代表敞口方向为资产方向;如果金额为负,则为负债方向。例如表2,所有以人民币为本位币的成员企业的欧元货币性资产敞口为100000万元。

2022年10月【中国外汇】中资跨国公司外汇风险量化管理初探 图2.png

最后,将不同币种的外汇敞口进行汇总。由于中资跨国公司一般合并报表采用的本位币是人民币,于是按照统计时点汇率(一般为相应时点各币种兑人民币的汇率)统一将相应外汇敞口币种金额折算为等值人民币。从表3可见,该中资跨国公司的欧元敞口为持有不同本位币的成员企业所有的欧元敞口(折等值人民币)减去所有以欧元为本位币的成员企业的其他币种的敞口(折等值人民币),即等值47.06亿元人民币(70.2+7.02-2-28.16)(见表3)。其余币种的净敞口测算方式同理可得,即每个币种的净敞口等于上述数据的纵列减横排。

2022年10月【中国外汇】中资跨国公司外汇风险量化管理初探 图3.png

上述外汇敞口统计模型需将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委托贷款等货币性资产和负债均纳入统计口径,一方面外汇敞口整体测算的覆盖面更加广泛、准确度也进一步提高,为中资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提供了及时、直观的敞口信息;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挖掘集团内部不同成员公司之间潜在的外币敞口反向自然对冲的机会,为集团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效益提供了有效抓手。中资跨国公司可在集团层面,通过合理设置本位币的方式实现集团内部风险敞口对冲,以降低集团整体外汇风险敞口。

外币现金流敞口测算

现金流风险是指跨国公司各成员企业所从事的以非本位币计价的外币交易或持有的债权、债务因汇率的不确定,从而导致的实际收支现金流量的变化。准确的统计外币预期收支现金流,可以对预期发生的外币收支风险进行识别,并为后续风险应对举措提供数据支持。

近年,越来越多中资跨国公司将成员企业资金收付集中在其境内外司库平台,成员企业根据日常经营收支提前报送资金收支计划。这一资金支付方式也为统计外币现金流敞口提供了重要基础,如下简要阐述外币现金流敞口的统计逻辑与应用。

首先,根据集团各成员企业的资金收支计划及其本位币,梳理出各成员企业外币收支现金流,进而汇总得出该公司的外币现金流敞口。例如本位币为人民币的中资跨国公司某成员企业B202311月预计收款流入2亿美元(见表4)。

2022年10月【中国外汇】中资跨国公司外汇风险量化管理初探 图4.png

然后,对按收付时间、币种对收支现金流进行汇总和统计(外币金额为正代表收入方向;为负代表支出方向),即可最终得出中资跨国公司分时间、分币种的外币现金流敞口数据。

从上述分析可见,对中资跨国公司各成员企业外币现金流敞口的识别统计,有助于从跨国公司整体角度出发,针对轧差结算之后的净敞口开展套期保值,节省交易成本。比如,中资跨国公司成员企业B202312月将收入2亿美元,而成员企业D届时需支出3亿美元,则中资跨国公司可与外部金融机构开展1亿美元远期购汇,然后在成员企业BD之间进行内部轧差结算。通过这种方式,企业集团整体外汇交易笔数、交易金额、套保成本均可降低。

2022年10月【中国外汇】中资跨国公司外汇风险量化管理初探 图5.png

优化外汇风险敞口评估管理

对于识别出的外汇敞口的潜在风险,中资跨国公司在实践中一般可选择“经套期保值交易后剩余的集团外汇敞口占净资产比例”以及“经套期保值交易后剩余的集团外汇敞口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占集团合并利润总额的比例”这两个指标来评估外汇风险大小。第一个指标主要侧重于监测外汇敞口整体规模影响,而第二个指标则是监测外汇敞口实际产生的汇兑损益。尽管这两个维度在评估外汇风险影响时都很重要,但均有一定的缺陷。

就第一个指标来说,有时增加集团公司整体外汇敞口并不一定增加集团所面临的外汇风险,反而可能形成风险对冲。例如,假设欧元兑人民币和英镑兑人民币在一定时期内存在负相关性,且某跨国公司欧元和英镑敞口分别为等值100亿元人民币和等值10亿元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加英镑敞口,即可产生对冲效果,进而减小集团整体的外汇风险,但是如果采用第一个指标,就会因为单一币种外汇敞口的增加而反映出外汇风险的增加。就第二个指标来说,因为其反映的是企业套保后汇率波动呈现的损失或收益,往往是汇率波动发生之后的结果,这使得企业难以提前干预风险敞口的管理。

风险价值( Value at RiskVaR) 在外汇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可以解决上述两个指标存在的不足。VaR度量以外币敞口为起点,其考虑了不同币种的金额、波动性以及彼此间的相关性,进而度量该外汇敞口组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产生的损失,这一指标可以帮助中资跨国公司更为准确地洞悉其所面临的外汇风险,并助其提前采取风险应对措施。

VaR的字面含义是“处于风险中的价值”,即企业给定置信区间一个在一定期间内的最坏的预期损失。比如,经过测算,在95%的置信水平下,某跨国公司外币敞口未来一年的持有期内,其VaR值为100万元,则说明在95%的概率下,汇率波动给该企业未来一年带来的损失额不超过100万元。

以本文表3统计得出的该中资跨国公司欧元敞口(等值47.06亿元人民币)、美元敞口(等值53.34亿元人民币)为例,在彭博中测算95%置信度下,其一年VaR值约为6.7亿元人民币,说明现有外汇敞口在未来一年产生的汇兑损失,95%的概率是不超过6.7亿元人民币,有5%的概率会超过6.7亿元人民币。如果该潜在汇兑损失超出了跨国公司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该跨国公司可提前关闭或选择保留相应的风险敞口,例如考虑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性(根据彭博分析,“8·11汇改”后欧元兑人民币年均汇率波动率为6.7%)高于美元兑人民币(根据彭博分析,“8·11汇改”后美元兑人民币年均汇率波动率为4.5%),跨国公司可优先选择开展欧元衍生品提前关闭部分欧元敞口,而保留美元敞口,从而使得集团整体外汇风险敞口影响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VaR值是对企业外汇风险敞口在一定置信度范围内、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的评估,建议中资跨国公司在积极使用VaR值的同时,也引入压力测试或者情景分析等其他辅助方式进行风险量化分析,以实现更好的外汇风险量化效果。

整体来看,跨国公司外汇风险量化监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中资跨国企业可积极尝试探索建立外汇风险量化统计、监测体系,通过量化管理方式,动态监控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敞口、外币现金流风险敞口,并不断优化敞口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实现对集团整体外汇风险的监测和预警,为后期集团制定具体的风险应对举措给与充分的数据支持,以提升集团整体的外汇风险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