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之二
大力发展外汇市场 不断夯实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加快我国外汇市场建设与发展,外汇市场的交易品种日益丰富、交易主体不断扩大、交易机制趋于完善,进一步夯实了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配置金融资源的基础和能力。
丰富交易品种,满足市场主体的多样化汇率避险保值需求。2007年8月和2011年3月分别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对客户市场推出货币掉期交易,2011年4月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对客户市场推出外汇期权交易,至此我国外汇市场已涵盖了国际外汇市场的基础产品体系。此外,为降低跨境贸易和投资的汇兑成本,增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2010年以来相继开办人民币对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布、澳大利亚元和加拿大元交易,至此银行间外汇市场可交易的货币包括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共9种。
扩大市场主体,构建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层次。在继续扩大银行类市场主体的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性企业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增加外汇供求的多样性。目前已有26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参与银行间即期交易,上海汽车财务公司首家开展银行间远期交易,对支持企业“走出去”、降低用汇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
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增强交易自主性和灵活性。为充分发挥市场在做市商选择中的重要作用,适应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产品不断丰富、商业银行市场定位日益细分的新形势,2010年8月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推出银行间外汇市场尝试做市业务,降低非做市商开展做市竞争准入门槛;建立做市商分层制度,提高远期掉期等衍生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效率;完善做市商优胜劣汰考核机制,增强做市商做市积极性。按照自愿、择优的原则,截至2011年末,已核准26家即期做市商和20家远期掉期做市商,并各有8家和10家商业银行取得即期尝试做市资格和远期掉期尝试做市资格。
随着外汇市场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外汇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效率,2008年10月规范和鼓励货币经纪公司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外汇经纪业务,为市场参与者节约询价时间、便利匿名报价提供新的交易手段,在市场参与者、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货币经纪公司之间形成良性互补互动机制,丰富和完善外汇市场的交易机制。截至2011年末,上海国际、上海国利和平安利顺3家货币经纪公司开展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经纪服务。
健全市场基础设施,保障外汇市场健康发展。一是改进外汇交易系统。根据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外汇管理部门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2007年研发上线了新一代外汇交易系统,达到国际主流交易平台的先进水平。二是夯实风险防范能力。顺应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需要,外汇管理部门在2007年8月发布我国境内首个人民币外汇场外衍生产品主协议,在我国境内率先提出单一协议原则、净额结算安排、双边协议等创新性内容,有效降低了衍生产品交易的信用风险,为交易主体防范汇率风险的各类市场活动提供了有效保障,为此后《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的制定和发布奠定了基础。三是完善外汇交易清算制度。为适应外汇市场对于更为高效、安全的清算安排的需求,2009年6月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询价交易推出净额清算业务,国内外汇市场开始实施以多边净额清算为基础的清算对手方制度,有利于降低外汇交易的信用风险和清算风险,夯实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能力,促进外汇市场特别是衍生产品市场的长远发展。四是培育诚信、积极的外汇市场发展环境。从2008年开始,外汇管理部门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展银行间外汇市场优秀做市商评选工作,着重引导做市商完善做市服务,培育诚信、积极的市场环境。
截至2011年末,319家外汇指定银行为企业、个人提供本外币兑换业务,318家金融机构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2007-2011年,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年均增长40.3%,2011年交易量达到14.2万亿美元(日均成交581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4倍。
2012年,外汇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稳步推进国内外汇市场建设与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