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繁體中文English 微信
微博
無障礙 用戶登錄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專題
  • 索  引  號:
    000014453-2022-00851
  • 分       類:
    新聞報道  經常項目管理  各類社會公眾
  • 來       源:
    國家外匯管理局
  • 發布日期:
    2022-10-01
  • 名       稱:
    經常項目便利化助力涉外經濟發展
  • 文       號:
經常項目便利化助力涉外經濟發展

經常項目交易是貨物、服務等非資本性要素的跨境交換或轉移,涉及百萬企業、千萬個人,是國際收支平衡的壓艙石和涉外經濟發展的助推器。黨的十八大以來,外匯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三新一高發展要求,始終堅持經常項目可兌換原則,以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維護金融穩定為中心目標,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回應市場期待與社會關切,不斷增進新形勢、新階段、新格局下外匯政策供給質效,推動實現高效、安全、低成本的經常項目資金結算,切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改革賦能,推進資金結算便利化

 

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對外貿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帶動經常項目收支規模由2001年的5637億美元升至2021年的7.4萬億美元,年均增速達14%,用匯便利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外匯局積極把握改革前行大方向,主動適應形勢發展,在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前提下,穩步推進經常項目便利化改革,不斷優化管理方式、提高結算效率,為對外貿易和人員雙向交流提供優質服務。

afadd7b7383a4317b14b44b5dfe363cf.png


6b9f27e1b7e94fed8697b16e340f1848.png

管理方式由事前轉向事後。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傳遞管理理念的重要載體,也為優化營商環境奠定堅實的政策基礎。20122013年,外匯局持續加強外匯管理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相繼實施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改革後,經常項目外匯管理以統籌促便利防風險為目標,管理重心轉向事中事後監測核查。其中,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建立總量核查、動態監測、分類管理的管理體系,全面取消進出口事前逐筆核銷以及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等制度;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將業務審核許可權全部下放銀行,基本取消前置證明要求,大幅簡化單證審核。這兩項改革的實施給予合規經營企業充分的便利,業務平均辦理時間縮短75%以上,人力成本減少三分之一,有效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

保險外匯業務管理改革不斷深化。2015年,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促進現代服務業大發展的決策部署,外匯局明確保險機構外匯業務市場准入、資金本外幣轉換等業務可直接在所在地外匯分局辦理,取消保險分支機構外匯業務市場准入審批,銀行保險外匯業務審核材料也大幅減少。2019年,保險公司外匯資本金管理措施進一步簡化,實現保險公司資本金意願結匯,明確保險中介機構代收代付賠款結購匯手續,顯著提升了資金使用和保險賠付效率。

合規監管基礎由規則轉向信用。2012年的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了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對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的市場主體分類施策——A類企業適用便利化管理措施,對BC類企業進行審慎管理。新的管理框架通過獎優懲劣,有效提升了管理的精準度和科學性。2019年以來,經常項目外匯管理主動響應市場訴求,以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為切入點,統籌結算便利和風險評估,逐步構建起銀行分級、企業分類的精準化信用管理機制。此項改革讓盡職展業、審慎合規的優質銀行和筆數多、信用好的優質企業,在單證審核、特殊退匯、對外付匯資訊核驗等方面享受更多便利,從而通過越誠信、越便利的正向激勵培育市場主體內生自律與主動守信的合規意識,促進外貿平穩發展。截至20226月底,便利化政策已擴大到全國,辦理業務筆數121萬筆、規模7700億美元,優質企業貿易外匯結算實現秒申請、分鐘辦,業務辦理時間節約一半以上。

推動銀行真實性審核由形式轉向實質。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改革後,銀行逐漸成為連接外匯局和市場主體的橋樑和紐帶,依照了解客戶、了解業務、盡職審查的基本原則,為客戶辦理經常項下資金收付業務。近年來,外匯局堅持實質重於形式的改革方向,通過政策優化逐步取消單證形式限制,引導銀行回歸交易真實合規的本源,構築更加科學自主的政策環境。改革後,銀行辦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個人的常規低風險外匯業務,可按照業務實際和展業原則自主決定審核交易單證的種類,有效提升經常項下真實合規業務的資金結算效率。業務審核自主權下放也推動銀行更加重視客戶合規水平和信用狀況,實現從交易單證審核向關注企業交易實質風險轉變,並通過風險穿透提高交易真實性審核的適配性,提升銀行對不同主體、不同業務的差異化服務水平,切實保障市場主體真實合法的匯兌權益。同時,外匯局通過共用外匯局應用服務平台數據、向銀行開放進口報關電子資訊等多種方式豐富銀行真實性審核手段,實現促便利與防風險的均衡發展。

 

服務民生,提高市場主體獲得感

 

外匯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制定政策、創新業務時積極踐行惠企利民,持續深化簡政放權。近年來,經常項目外匯管理把市場關注的焦點、企業經營的難點作為優化管理、改進服務的重點,推動業務辦理精簡化、電子化、個性化,提升資金結算效率與金融服務質量,切實滿足市場主體日益增長的貿易便利化訴求,助力市場主體減負增效。

推進業務精簡化辦理。便利化政策著眼於減環節、減材料、減手續,不斷優化政務服務環境,實現市場主體結算成本降、效率升。一是精簡許可事項。外匯局結合形勢發展和管理需要,逐步將經常項目行政許可事項由15項精簡化至6。清理整合經常項下外匯賬戶,將經常項下賬戶精簡至7類,便利銀行外匯業務開展和數據統計報送,降低企業操作成本和賬戶管理成本。二是精簡法規體系。配合改革進程,外匯局對經常項目外匯管理法規進行清理和整合,先後廢止法規200餘項。與此同時,系統整合近年來的改革創新、制度完善和技術升級成果,制定《經常項目外匯業務指引(2020年版)》,為市場主體提供簡潔清晰的制度規範,便於外貿企業和用匯個人更清晰地理解、掌握政策。三是精簡業務流程。精簡名錄登記、出口收入入賬等流程與材料,放寬具有出口背景的國內外匯貸款購匯償還條件,促進外貿提質增效。為便利新發展格局下人員雙向交流,外匯局擴大個人結購匯代辦人員範圍,簡化《個人購匯申請書》填報,進一步優化留學購付匯及薪酬結售匯等周期性業務手續,使客戶在同一銀行再次辦理時免於重複提交審核材料。

提升服務電子化水平。為切實貫徹互聯網+政務服務要求,外匯局立足實需,加快電子化、標準化、精細化管理步伐,提升新形勢下經常項目外匯管理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一是順應政務服務電子化趨勢。實現貿易企業名錄登記、貿易信貸報告網上辦理,進一步促進貨物貿易外匯業務便利化;全面取消報關單收、付匯證明聯和辦理加工貿易核銷的海關核銷聯,推動業務辦理無紙化;向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開放系統聯機介面,相關業務報告從人工逐筆填報轉向系統批量導入,企業填報更加省時省力。二是實現服貿付匯電子化核驗。外匯局通過稅務備案資訊交換及全國聯網,豐富數據基礎,有效解決備案資訊的真實性和唯一性問題,持續推進服務貿易付匯稅務備案跨地區、跨銀行網上核驗,便利一次備案、多次付匯,避免企業多頭跑、重複跑,惠及企業約10萬家。三是提升業務辦理電子化水平。鼓勵銀行辦理貿易收支業務時審核電子單證,取消企業成立年限等准入條件,推動業務辦理不見面”“零跑腿;支援個人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線上渠道辦理結購匯業務,線上辦理比例超九成;網上辦理不佔用便利化額度的留學購付匯、駐外員工薪酬結匯等業務流程不斷優化,節省客戶往返銀行的成本及排隊等待時間。

滿足主體差異化訴求。經常項目外匯業務涉及主體眾多,用匯需求趨於多樣化、個性化,在滿足真實合規的基礎上,外匯局給予銀行一定特殊業務辦理的自主性,以妥善解決市場主體緊急合理匯兌需求。比如,面對個人差異化、個性化急難訴求,外匯局指導銀行建立個人經常項目特殊業務處置制度,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解決緊急醫療用匯等百姓所急所憂。在疫情防控、冬奧會等特殊時期和重大活動期間,外匯局開闢綠色通道,按照特事特辦原則精簡流程與材料,便捷、高效地辦理外匯業務。2021年,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外匯局主動研究經常項目外匯管理中不常見、不好辦的複雜個性化業務,重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與獲得感。

 

創新引領,服務全面開放新格局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程不斷推進,對外貿易呈現出市場主體多元化、交易方式網路化、貿易模式非標準化等新特點。黨中央準確把握形勢變化,提出在更高水平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目標新任務,明確指出要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外匯局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以創新作為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建設貿易強國的第一動力,積極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充分釋放市場活力與創造力,為新發展格局提供新動能。

服務重點區域開放創新。外匯局積極支援重點區域高水平便利化政策先行先試,積累有益經驗,更好地服務對外開放戰略。一是創新特殊功能區域管理思路。2013年,完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經常項目外匯管理,結合區內倉儲、物流、轉賣、加工貿易等企業的交易特點,進一步簡化保稅項下貨物貿易交易單證審核要求。2015年,簡化自貿區經常項目外匯收支手續,賦予銀行更多自主權;及時總結自貿區改革成果、制度經驗和政策成效,評估自貿區政策可複製、可推廣條件,推動自貿區改革創新業務穩健發展。二是推進重點區域高水平開放。堅持系統觀念,結合區域定位和國際貿易發展特點,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寧波北侖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的部分地區,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實施按展業原則自主辦理資金收付、實現軋差淨額結算等經常項下資金結算便利化舉措,助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此外,制定北京產權交易所實物資產跨境交易結算規則,出台實物資產轉讓結算規則,提升外匯資金結算效率,支援北京兩區(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

助力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圍繞國家經濟發展重點任務,外匯局積極主動作為,引領企業完善市場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深化資金融通,優化我國引才引智環境,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一是支援一帶一路沿線建設,助力境內承包工程企業走出去。承包工程企業可對境外項目資金進行集中統一管理,資金運營效率進一步提升。截至20226月末,我國承包工程企業已實現50個境外項目、61億美元的集中調配。二是服務製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發展,助推大宗商品等資源有效配置。外匯局首先在海南、江蘇等五個地區開展新型離岸國際貿易試點,引導銀行轉變離岸貿易真實性審核方式。2021年,外匯局出台全國性支援政策,實現本外幣一體化管理,為誠信守法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提供跨境資金結算便利,助力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優化產業鏈、供應鏈。近年來,跨境資金結算便利在支援陝西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促進物流產業多元化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三是優化期貨交易所實物交割貨款結算,促進市場開放路徑多元化。2018年以來,外匯局相繼制定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貨和20號膠期貨、大連商品交易所鐵礦石期貨、鄭州商品交易所PTA期貨實物交割外匯操作指引,以交易數據代替報關單作為資金收付審核依據,明確交割貨款結算規則,支援特定品種期貨向境外投資者開放,加快推進與國際市場互連共通。

支援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隨著改革創新的深入推進和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跨境電商、市場採購等新業態主體規模和交易筆數海量增長,推動貿易方式加快轉型升級。外匯局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支援貿易新業態發展的決策部署,針對外貿新業態小額、高頻、電子化等特點,遵循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主動探索和完善適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管理思路和服務體系,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和貿易強國建設。一是拓寬結算渠道。2013年,試點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辦理,支援符合條件的支付機構通過銀行為跨境電商交易雙方提供外彙集中收付和結售匯服務,便利買全球、賣全球進入尋常百姓家。2019年,出台制度性管理辦法,並同步支援符合條件的銀行可憑交易電子資訊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結算,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加便捷、多樣、低成本的結算渠道。目前,已有22家支付機構和14家銀行可憑交易電子資訊辦理貿易新業態外匯結算,年業務量達19億餘筆。二是降低經營成本。支援跨境電商企業扣減境外倉儲、物流費用後軋差進行資金結算,降低資金佔用成本;優化市場採購結算機制,銀行可依託聯網平台記錄的各環節交易資訊,便捷辦理個體工商戶委託第三方出口的收結匯,聯網資訊平台商戶也可自助辦理收結匯,減少結算時間及匯兌成本。目前,通過聯網資訊平台自助辦理市場採購貿易收結匯比例超七成。三是服務小微主體。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小微主體日益活躍,逐漸成為外貿新業態的重要參與者。外匯局積極出台針對性便利化舉措,為小微主體提供更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政策環境,築牢培育貿易競爭新優勢的微觀基礎。年涉外收支20萬美元以下的小微跨境電商無需名錄登記,全國95%以上小微跨境電商企業因此受益;支援個體工商戶通過個人外匯賬戶辦理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項下外匯結算,促進貿易新業態結算合規便利。

進入新發展階段,外匯局將立足經常項目收支基本平衡的新形勢,以服務實體和便利民生為動力,持續提升經常項目便利化水平,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助力涉外經濟高質量發展。

   

    (原文刊載於《中國金融》2022年第16期)

分享到:
【列印】 【關閉】

聯繫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國家外匯管理局主辦 著作權所有 授權轉載 最佳解析度:1280*768

網站標識碼bm74000001   京ICP備06017241號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