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繁體中文English 微信
微博
無障礙 用戶登錄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專題
  • 索  引  號:
    000014453-2022-00853
  • 分       類:
    新聞報道  各類社會公眾
  • 來       源:
    國家外匯管理局
  • 發布日期:
    2022-10-03
  • 名       稱:
    外匯這十年|潘功勝:推動外匯領域改革發展開創新局面
  • 文       號:
外匯這十年|潘功勝:推動外匯領域改革發展開創新局面

作者:潘功勝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

來源:《中國外匯》2022年第19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外匯管理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支援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積極服務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成功抵禦外匯市場高強度風險衝擊,推動外匯領域改革發展取得重要成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援。


外匯領域改革開放有序推進,與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機制日趨完善。一是資本項目可兌換達到新高度。以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為重點推進資本項目開放,證券投資項下形成了以機構投資者制度、互聯互通機制、境外投資者直接入市為主的跨境投資制度安排。跨境直接投資實現基本可兌換,外商直接投資外匯管理全面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支援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積極穩妥“走出去”,支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展跨境產業、實業投資。跨境融資全口徑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基本建立,開展外債便利化試點支援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跨境融資,便利跨國公司跨境資金統籌使用。二是外匯政策支援區域開放創新成效顯著。支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海南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北京“兩區”建設。支援自貿試驗區等對外開放高地在外匯管理創新方面先行先試。在廣東、上海等四省市部分區域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探索“更開放更安全”的外匯管理模式。三是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不斷健全。以加強宏觀審慎為核心改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建立健全跨境資本流動監測、預警和響應機制,逆周期、市場化調節外匯市場的順周期行為,維護外匯市場基本穩定;以轉變監管方式為核心加強外匯市場微觀監管,逐步建立實質真實、方式多元、盡職免責、安全高效的管理機制,做好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相關工作。


防範化解外部風險衝擊,有效維護外匯市場穩定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一是成功應對外匯市場多輪次、高強度外部衝擊。2015年底至2017年初,受國內外多重因素綜合作用影響,我國外匯市場風險加劇,外匯管理部門多措並舉,在複雜嚴峻的形勢下,成功地穩定了外匯市場。靈活運用宏觀審慎管理政策工具等措施,與增強匯率彈性相配合,有效應對2018年至2019年中美經貿摩擦等外部環境變化對外匯市場的衝擊,為宏觀經濟和外貿部門調整提供了有效緩衝,同時保持了外匯儲備基本穩定。2020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國內外環境超預期變化,外匯管理部門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和預期管理,我國外匯市場總體保持穩定,表現出很強的韌性。二是有力有效維護外匯市場健康秩序。持續完善重點領域外匯管理機制,科技賦能非現場監管,監管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精準度有效性顯著提升。對非法跨境金融活動保持高壓震懾,加大對虛假欺騙性外匯交易查處力度,多部門聯合打擊地下錢莊、跨境賭博等外匯領域違法違規活動。


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更加便利,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經常項目外匯業務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取消逐筆核銷制度,建立起“總量核查、動態監測、分類管理”的新監管體系。逐步在全國實施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更加便利審慎合規銀行和信用優良企業的貿易收支。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取消事前審批,購付匯可在金融機構直接辦理,單筆等值5萬美元以下的收付匯業務無需審核單證。優化留學購付匯、薪酬結售匯等個人外匯業務辦理。支援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健康發展。二是全力支援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外匯管理部門快速反應,建立防疫外匯“綠色通道”,全面簡化防疫物資進口、捐款、資本項目收入及跨境融資等外匯業務辦理。20224月,人民銀行和外匯局聯合印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加大外匯助企紓困力度。三是加大對中小進出口企業的外匯政策支援力度。支援各類市場主體更好管理匯率風險,提升企業匯率風險中性意識,加強金融機構服務能力建設,積極拓寬中小微企業匯率套保渠道,多措並舉降低中小微企業套保成本。2021年,企業運用遠期、期權等外匯衍生產品管理匯率風險的規模為22.6萬億美元。推出跨境金融服務平台助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四是外匯管理政務服務持續優化。不斷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絕大部分行政許可業務可線上辦理,持續開展規範性檔案清理,外匯賬戶從81類減少至28類,發布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外匯業務指引,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外匯市場建設不斷深化,開放多元、功能健全、競爭有序的外匯市場基本形成。一是我國外匯市場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擴展。外匯市場交易量從2012年的9.2萬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36.9萬億美元,已成為全球第八大市場,同時也呈現更加成熟的發展特徵,為市場主體更好配置資源和管理匯率風險創造了良好條件。外匯市場交易品種不斷增加,目前已具有即期、遠期、外匯掉期、貨幣掉期和期權等產品,具備了堪比國際成熟市場的基礎產品體系,可交易貨幣超過40種,涵蓋了我國跨境收支的主要結算貨幣。外匯市場參與主體不斷豐富,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以境內銀行為主、境內外各類主體並存的格局。外匯市場監管體系不斷完善,促進外匯市場誠信、公平、有序、高效運行。二是我國外匯市場日臻成熟、韌性增強。這主要得益於以下因素:首先,我國國際收支結構更加穩健。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上升,經常賬戶順差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保持在2%左右,始終處於合理均衡區間。對外資產方面,我國外匯儲備充裕,民間部門持有資產規模不斷增加,抵禦外部衝擊的資源總體充足;對外負債方面,外債增長主要來自境外央行等長期資金配置我國債券,外債結構不斷優化、風險總體可控。其次,人民幣匯率調節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作用更加明顯。外匯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發揮,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能夠及時有效釋放外部壓力,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此外,外匯市場參與者更趨理性。銀行、企業等主要參與者逐步適應匯率雙向波動,總體保持逢高結匯、逢低購匯的理性交易模式,企業匯率風險中性意識增強,更多企業以財務狀況穩健性和可持續性為導向,審慎安排資產負債的貨幣結構,合理管理匯率風險。


中國特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不斷完善,外匯儲備資產實現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連續十七年穩居世界第一,十九大以來始終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為穩定市場信心、服務實體經濟貢獻了力量。一是全領域投資運營能力有效提升。堅持多元化、分散化投資策略,在國際市場上進行審慎、規範、專業的投資運作,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同時,取得了良好投資效果。二是積極拓展外匯儲備多元化運用。堅持商業化原則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踐行可持續負責任投資原則,將ESG(環境、社會、治理)因素納入經營管理流程,有效發揮儲備投資對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援和引領作用。三是建設國際一流的資產管理機構。中國外匯儲備是全球金融市場重要的投資者、是負責任的投資者,按照市場化原則在國際金融市場運作,尊重國際市場規則和行業慣例,維護和促進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與發展。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能力在央行資產管理者中處於領先位置,在國際資產管理機構中躋身一流。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踏上新征程,讓我們奮楫揚帆,賡續前行!外匯管理部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和加強黨對金融外匯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構建與新發展格局下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機制,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維護外匯市場穩健運行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貢獻。


分享到:
【列印】 【關閉】

聯繫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國家外匯管理局主辦 著作權所有 授權轉載 最佳解析度:1280*768

網站標識碼bm74000001   京ICP備06017241號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