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繁體中文English 微信
微博
無障礙 用戶登錄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外匯新聞
  • 索  引  號:
    000014453-2011-00086
  • 分       類:
    新聞報道  各類社會公眾  外匯綜合管理
  • 來       源:
    財新網
  • 發布日期:
    2011-01-10
  • 名       稱:
    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司長劉薇就“熱錢”有關問題接受《新世紀》周刊採訪
  • 文       號:
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司長劉薇就“熱錢”有關問題接受《新世紀》周刊採訪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司長劉薇就熱錢有關問題接受了《新世紀》周刊採訪。採訪內容已由《新世紀》周刊(2011年第2期)和財新網(www.caing.com)發表,現刊登如下。

熱錢大治

    “熱錢正在成為新興市場經濟體目前熱議的話題。
    2011
年初,東南亞各國央行會議即將召開,將就通過跨境協議監管資本流動進行討論,防範熱錢將成為關鍵詞之一。這是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東亞各國再次高密度地把熱錢問題擺在了案頭上。
   
這一問題的大背景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美、日、歐等主要發達國家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和一系列經濟刺激措施,向市場投放了巨大的流動性。
   
在新興市場中,中國經濟增長穩定,加之本外幣利差及人民幣升值預期等影響,更使國際資本對中國青睞有加。經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統計,銀行結售匯規模已恢複到曆史最高水平,2010年前11個月已達到2.12萬億美元,超過2008年同期的曆史最高水平,增長4%;同期銀行結售匯順差3515億美元,同比增長48%
   
這意味著,更多的資本更願意持有人民幣而非外幣,這直接導致了中國外匯儲備的進一步飆升。截至2010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達2.65萬億美元,比2009年末增加2491億美元,是全球排名第二的日本約1萬億元外匯儲備的2倍有餘。
   
熱錢流入中國的真實狀態頗難釐清。近日,外管局綜合司司長劉薇接受了本刊記者系統訪談,對外界全方位解析熱錢的定位劃分、輸入渠道、管治清單和政策思路,並闡釋高壓打擊”“熱錢態勢的前因後果。

QE之果

    財新-《新世紀》:今年以來,中國面臨怎樣的跨境資本流動形勢?原因何在?
   
劉薇:2010年以來,國際經濟持續緩慢複蘇,國內經濟保持良好運行態勢,中國的外匯淨流入壓力有所加大。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主要發達國家新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進一步推高全球流動性。新興市場國家因此普遍面臨匯率升值和資本衝擊壓力。二是中國經濟基本面依然良好,吸引外資流入。三是受國內外宏觀環境影響,境內企業、個人等市場主體外匯結匯意願增強,購匯意願減弱。境內市場主體積極調整本外幣資產負債結構,如企業大量借入美元貸款替代購匯,銀行儘可能減少境外資金擺布而調回境內市場運用,也間接導致外匯淨流入增加。此外也不排除套利資金利用各種合法渠道或工具的滲透式流入。

    財新-《新世紀》:你如何分析美聯儲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帶來的影響?
   
劉薇:短期看,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可能使美元貶值,壓低利率,對美國經濟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在中長期內,這一政策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通脹、資產泡沫等壓力,使全球經濟複蘇和增長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一是可能使歐洲等部分發達國家經濟雪上加霜。二是導致更多的投機資金流入新興市場,加大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升值壓力,並加大原本已高企的通脹壓力。三是強化全球其他國家對美元貶值的預期,可能迫使其他國家採用幹預貨幣升值,甚至貨幣貶值等手段,全球保護主義可能重新抬頭。四是美元大量供應催生資產泡沫,如大宗商品、股票和房地產市場。五是美國是國際儲備貨幣,大量發行美元,可能將通脹輸出至全球。
   
因此,美國推出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影響是複雜的、深遠的,我們必須密切關注,審慎評估,及時應對。

    財新-《新世紀》:你談到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加劇新興市場國家通脹和資金流入壓力,請問中國的銀行結售匯飆升是否可作為熱錢湧入的標誌?
   
劉薇:我覺得有必要澄清兩個問題:一是大規模外匯淨流入不等於大規模外匯流入。一般地,以銀行結售匯差額來衡量外匯跨境流動情況。外匯淨流入即結售匯順差的形成,既可能是結匯增加,也可能是售匯減少,或者是兩者皆有。
   
今年以來中國的銀行結售匯順差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市場主體購匯意願減弱,盡量以外匯融資或人民幣方式對外支付,從而相應地減少了銀行售匯。
   
二是資本流入不等於熱錢。中國在不斷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同時,仍存在部分資本管制,特別是有一系列政策措施來抑制短期投機套利資本流入,不存在熱錢流入的合法制度土壤。

正本清源

    財新-《新世紀》:究竟什麼是熱錢,目前存在著很多爭論,你認為怎樣測算熱錢的流入規模才是比較合理的?
   
劉薇:確實,當前國內外對熱錢並無統一的定義。現實中,長期、短期資本可以相互轉化,投資和投機也難以截然區分。在資本自由流動的國家和經濟體,以短期投機牟利為目的快進快出的資金通常被稱為熱錢。中國存在資本項目管理,短期資本不能自由進出,判斷是否為熱錢的關鍵是看資金流動是否具有真實、合法合規的貿易投資背景。
   
目前國內對熱錢規模比較流行的一種測算方法是新增外匯占款-貿易順差-實際利用外資=熱錢。但對於這一方法,我認為並不可取,其得出的結論不利於正確認識跨境資金流動的真實情況。
   
首先,這種測算方法涵蓋的交易項目不全。除了貿易和實際利用外資以外,產生跨境資金流動的交易項目還有服務、收益、經常轉移、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等。如按照這種方法,其他國際收支交易就都得打上熱錢的標籤,這明顯與常理不符。而且,部分熱錢是借道貿易投資流入的,可見此方法既有高估、也有低估,不太可能作出準確判斷。
   
其次,這種測算方法在既沒有解釋外匯占款的形成機制,也沒有明確外匯占款的構成要素的情況下,將其與國際收支交易兩類不同範疇的統計數據進行比對,研究方法過於粗糙,且未考慮到貨物流和資金流之間的時滯。
   
要判斷熱錢的真實情況,最重要的還是要基於事實。由於熱錢通常偽裝成合法合規資金流入,通過單純的公式計算無法全面得出熱錢流入情況。但是,對熱錢的日常監測和查處,可為判斷熱錢流入規模提供一定的依據。例如,從20102月份開始,外管局開展應對和打擊熱錢專項行動。截至201010月底,共查實各類外匯違規案件197起,累計涉案金額73.4億美元。

    財新-《新世紀》:那在外管局的監測中,當前形勢下是否有更多的熱錢流入境內?
   
劉薇:在今年開展的應對和打擊熱錢專項行動中,我們未發現熱錢有組織、大規模跨境流入。從查獲的熱錢等違規資金活動的主體看,有境內中外資金融機構、中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以及有海外關係和經貿往來的外匯收入群體。國際上正規的大型金融機構,考慮到資本管制條件下的法律風險,我們很少發現其介入熱錢違規運作的情況。
   
另外,隨著企業、個人的市場意識不斷增強,對利率、匯率等價格訊號的變化更加敏感,部分市場主體為規避風險或實現利益最大化,在境內外資產擺布和財務管理等方面做出相應調整,如企業在貿易收付匯時,根據匯率變動,採取預收貨款、延期付匯等方式調撥資金,這部分資金雖不能納入到熱錢的範疇,但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加大了跨境資金流動的波動性,需要在政策上加以調控。
   
總的來看,今年以來中國跨境資本流入大多具有真實的貿易和投資背景,不排除有境外熱錢流入套利,但這不是主流,不宜盲目高估和誇大熱錢的規模。

    財新-《新世紀》:既然在中國還保持著適度資本管制的情況下,熱錢不能合法流入,那以外管局的觀察,存在哪些流入的渠道?
   
劉薇:這些純粹以投機套利為目的、無真實貿易或投資背景的熱錢,利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等渠道開放度高、業務手續簡便等特點,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違法違規或繞過法律規定迂迴流入,且操作手法多樣,比較典型的做法有:加工貿易企業通過從境外預收匯、多收匯將資金導入境內,結匯後投機牟利;有的資金以外商直接投資名義流入,採取欺騙手段進行資本金虛假結匯,改頭換面進入樓市、股市或另作他用;還有的個人規避結售匯年度限額管理,將大額資金分拆,採取螞蟻搬家的方式,從境外分散匯入、結匯。

   
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部分外匯指定銀行在辦理結售匯等業務中,沒有嚴格履行真實性審核義務,使熱錢有機可乘。甚至有的銀行規避外匯管理規定,推出套利型貿易融資產品,表面上實現了銀企雙贏,但實際上卻通過替代購匯或推遲購匯,加大了當前外匯資金淨流入的壓力,影響國際收支平衡。
   
因此,在中國,熱錢主要表現出以下特徵:一是隱蔽性。由於熱錢不具備自由流動的條件,其進出往往藉助正常的貿易、投資等渠道違法違規流動或繞過法律規定以其他隱蔽方式迂迴流動。二是複雜性。既有謀取短期境內外利差匯差的,也有謀取中短期境內資產價格上漲收益的。三是分散性,不易確定交易真實性質。但熱錢也並不是無跡可循,只要抓住熱錢的運作規律,不難發現線索、剝下其偽裝。

高壓清單

    財新-《新世紀》:你談到熱錢並非無跡可尋,請問目前中國政府對熱錢流入發現了哪些線索,主要採取哪些應對措施?
   
劉薇:跨境資金大量流入,將給中國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如引發通貨膨脹壓力和資產價格泡沫,加大貨幣政策操作及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壓力等。對此,2010年以來,中國政府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抑制熱錢流入。
   
首先,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管理。20102月起,在部分外匯業務量較大的省市開展了應對和打擊熱錢流入專項行動,並已分五批對部分銀行、企業和個人違規辦理外匯業務的處罰情況進行通報,保持對熱錢的高壓打擊態勢,對熱錢流動形成有力威懾。近期,外管局出台加強外匯管理相關措施,通過對銀行結售匯頭寸、出口收結匯、短期外債、外商直接投資、境外上市、返程投資、外匯處罰等七個方面的臨時性政策調整,合理引導跨境資金流動。政策出台後,部分措施已取得初步效果,對一定時期、特定範圍的跨境資金流入發揮了積極調控作用。
   
其次,加強部門協調,增強監管合力。如2010年,外管局、房屋城鄉建設部共同發文重申境外個人只能在境內購買一套用於自住的房屋,境外機構只能在註冊城市購買辦公所需的非住宅房屋的管理原則,遏制境外資金湧入境內房地產市場。
   
再次,充分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宏觀審慎監管。主要是發揮匯率、利率等價格機制的引導作用,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和央行票據等數量型對沖工具,並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審慎性監管。加大對銀行外匯風險的指引,增強銀行依法合規經營意識。

    財新-《新世紀》:國家外匯管理局曾多次提到要保持對熱錢的高壓打擊態勢,應如何理解高壓一詞?
   
劉薇:隨著中國的外匯資源由短缺走向相對盈餘,外匯管理主要職能不僅是保障外匯資源的獲取和支配,更要實現資金流入與流出的均衡管理、防範異常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和金融安全。特別是近期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使跨境資金淨流入壓力有所加大,打擊熱錢、防範風險成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們當前重點工作之一。所謂高壓,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理解:
   
一是加大對違規資金的查處力度。明確當前熱錢流入的重點渠道、重點環節、重點對象,開展對熱錢流動的精準打擊,並進一步提高檢查效率,有效防範和遏制熱錢流入。
   
二是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規範管理。加強制度建設,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市場主體鑽法律的空子。
   
三是加強與監管部門的協作,形成監管合力。熱錢流入涉及多個環節以及銀行、企業等多種主體。為此,外管局將與相關部門相互配合、齊抓共管,從跨境交易行為開始介入,各個環節彼此參照,及時發現疑點,抓住在表面合法性掩蓋下的套利資金。
   
需要特彆強調的是,保持對熱錢高壓打擊態勢,並不意味著控制或限制銀行、企業和個人正常的外匯收支。對熱錢的打擊活動,將始終以不給市場主體增加額外成本為前提,同時積極採取措施,大力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財新-《新世紀》:201010月底至今,外匯管理局連續發布了對商業銀行、企業、個人、地下錢莊和網路違規外匯業務的處罰通報。請問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國內資產價格增長的吸引力之下,這類殺一儆百的措施能否還能見效?
   
劉薇:通過通報,一是警示和教育違規主體,要求所涉及的主體加強內部管理,認真整改。二是揭露熱錢流動的典型渠道和運作方式,使市場主體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合法經營,不要觸犯法律底線。三是促進市場主體進一步強化合規意識,認真承擔社會責任,嚴格遵守各項外匯管理政策。總體上看,通報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有利於營造打擊熱錢的社會合力,進一步提升打擊熱錢流動的有效性。
    “
熱錢的投機套利本性,決定它總是逐利而來、為利而去,甚至不惜鋌而走險,違反外匯管理法規。對此,外管局將依法加強查處。銀行違規的,要依法給予罰款、停止經營相關業務、通報批評等處罰,並追究有直接責任的高管人員相關責任。企業等其他市場主體違規的,依法進行處罰後,我們也會將典型案例向社會通報,以儆效尤。

    財新-《新世紀》:您剛才提到,近期外管局為阻擋熱錢流入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已取得初步效果,能否具體說明一下?
   
劉薇:2010119日,外管局發布《關於加強外匯業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規範貿易、外商直接投資、返程投資、境外上市等渠道的資金跨境流動,特別是加強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短期外債的管理,強化銀行在辦理外匯業務時的真實性審核義務。
    2010
11月以來的外匯統計數據顯示,在上述外匯政策作用下,外匯淨流入有所回落:銀行即期結售匯順差下降,特別是外資企業資本金結匯、個人結售匯順差下降相對明顯;銀行對客戶提供遠期結匯業務趨于謹慎,結匯明顯減少;銀行收付實現制頭寸較有關措施出台前增加,顯示外匯市場調控措施初現成效。

   
與此同時,境內外人民幣升值預期有所減弱。20101229日,境內外遠期市場1年期人民幣對美元報價分別為6.58076.4890,預期人民幣升值幅度分別為0.7%2.1%,較10月末分別下降1.5個和1.6個百分點。
   
當然,考慮到當前外匯形勢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我們還要保持清醒,繼續密切觀察和積極應對。

    財新-《新世紀》:請問下一步外管局還將採取什麼措施打擊 熱錢
   
劉薇:對於防範和打擊 熱錢 ,我們將繼續堅持 兩手抓 ,在大力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同時,加強對資金流動的監測預警,採取措施抑制跨境資金套利活動,防範 熱錢 大進大出產生破壞性作用,衝擊境內資產價格,增大金融風險。
   
首先,繼續對 熱錢 等違規資金流入保持高壓打擊態勢。找准銀行等重點渠道,繼續開展針對 熱錢 流入的專項檢查,加大外匯檢查力度,嚴厲打擊 地下錢莊 等外匯違法犯罪活動。
   
其次,改進外匯監管方式,完善跨境資金流入管理。完善貿易外匯管理,改進外商投資企業外匯登記和資本金結匯管理,探索對結匯資金流向的後續核查和監管。完善銀行短期外債管理,加強銀行表外融資監管。
   
再次,推動境內資本市場開放和資本流出。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允許更多類型的機構從事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 QDII )業務,並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選擇、有重點地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要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運用匯率、利率等價格機制進行合理引導,避免給 熱錢 提供持續套利投機的空間,切實維護好涉外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外匯政策環境。(完)
分享到:
【列印】 【關閉】

聯繫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國家外匯管理局主辦 著作權所有 授權轉載 最佳解析度:1280*768

網站標識碼bm74000001   京ICP備06017241號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