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簡體中文繁體中文用戶登錄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 索  引  號:
    78116973-X-2023-00093
  • 分       類:
    統計數據  國際收支統計與結售匯管理  各類社會公眾
  • 來       源:
    國家外匯管理局微信公眾號
  • 發布日期:
    2023-05-09
  • 名       稱:
    2022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 | ⑦國際收支口徑貨物貿易與海關進出口的差異
  • 文       號:
2022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 | ⑦國際收支口徑貨物貿易與海關進出口的差異

國際收支口徑貨物貿易數據遵循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製原則與標準,與海關進出口數據差異主要受統計原則、計價方法等多重因素影響,認識並理解兩類數據異同有助於科學分析我國對外經貿狀況和國際收支形勢。近年來,外匯局持續加強企業直接申報數據採集,完善國際收支口徑貨物貿易統計體系,不斷提升國際收支平衡表質量。

國際收支口徑貨物貿易與海關進出口在統計原則上存在顯著區別,分別從“貨物所有權轉移”和“貨物跨境移動”角度刻畫外貿發展狀況。國際收支口徑貨物貿易反映貨物所有權在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的交易,無論貨物是否進出關境,只要發生貨物所有權的轉讓行為,就需納入國際收支統計。它表明了交易雙方發生的經濟利益交換,通常會對應居民和非居民之間的貨款收付,或者形成應收應付、預收預付等貿易信貸債權債務。同時,因與國民經濟核算原則一致,國際收支口徑貨物貿易被直接用於國內生產總值(GDP)支出法核算。海關進出口反映商品的跨境移動,關注物質資源進入或離開我國,不考慮貨物所有權是否在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發生轉移。近年來,在我國貿易業態快速發展、監管方式改革等背景下,貨物跨境移動和貨物所有權轉移相分離的情況更為常見。主要包括三類情況:

一是跨國公司“無廠製造”等全球生產安排。為充分利用我國作為“製造大國”和“消費大國”的雙重地位,跨國公司委託我國企業製造生產貨物後,直接在我國境內銷售,即貨物未發生跨境移動但貨權已完成多次跨國轉讓,貼牌後產品零售價遠高於我國製造企業的出廠價。上述交易不計入海關進出口統計,但計入國際收支貨物貿易統計。這一現象在電子產品行業尤其明顯。

二是來料加工、倉儲物流服務等不涉及貨權轉讓的貨物進出境。來料加工企業的待加工材料入關和加工成品出關時,海關均按進出境的材料或成品貨物全值統計,貨權從入境到出境均屬於境外,不計入國際收支貨物貿易統計,國際收支僅統計加工企業收取的加工服務費。類似情況還有特殊監管區域倉儲企業為境外企業提供的倉儲服務,貨物進出關境均報關並納入海關進出口統計,但貨權從入境到離境均屬於境外,不計入國際收支貨物貿易統計。

三是境外發生的貨權轉讓。如離岸轉手買賣中貨物購買和轉售發生時貨物均在境外,由於貨物不進出我國關境,無需海關報關,未計入海關進出口統計,但貨權前後變化了兩次,計入國際收支貨物貿易統計。

此外,統計時的計價原則、計價基礎等價格因素也是兩類數據差異的重要來源。首先,國際收支統計中的貨物買賣均為離岸價格(FOB),剔除了運保費的影響;海關統計的商品進口為到岸價格(CIF)、出口為離岸價格(FOB)。其次,實踐中的國際收支口徑貨物貿易計價主要源於企業記賬的發票價格;海關進出口計價基於報關主體的貨物跨境報關,由於存在代報關、跨境時點貨權尚未轉移或者在非居民間轉移等情形,可能產生報關價與交易成交價偏差較大的情況。如物流、倉儲等企業代理進行貨物出口報關時,報關價常為境外委託加工客戶的海外市場銷售價,一般高於其與國內加工企業之間的成交價。

貿易模式變化和複雜性對統計數據源提出更高要求,國際收支統計將不斷改善數據來源,將關注重點更多轉向一線市場主體。跨國公司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模式的不斷演化和我國對外貿易新業態的快速發展,給國際收支貨物貿易統計帶來了巨大挑戰。從企業源頭採集的直接申報數據源於企業會計數據和對應的業務資訊,權責制和複式記賬原則與國際收支統計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有利於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表“借方與貸方”和國際投資頭寸表“流量與存量”的協調。2023年,外匯局將繼續穩步推進大中型企業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直接申報,持續跟蹤研究各類進出口企業涉外業務模式演變,開展專項貿易企業調查豐富數據源,從源頭保障數據質量。同時,深化部門間數據合作機制,為準確研判我國涉外貿易狀況提供全面、客觀的數據基礎。

分享到:
【列印】 【關閉】

法律聲明 | 聯繫我們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主辦 著作權所有 授權轉載 最佳解析度:1280*768

網站標識碼bm74070001 京ICP備06017241號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