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簡體中文繁體中文用戶登錄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 索  引  號:
    78116973-X-2022-00222
  • 分       類:
    其他  外匯市場與人民幣匯率  各類社會公眾
  • 來       源:
    國家外匯管理局微信公眾號
  • 發布日期:
    2022-11-14
  • 名       稱:
    外匯這十年:推動國際收支統計和外匯市場創新發展
  • 文       號:
外匯這十年:推動國際收支統計和外匯市場創新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匯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國際收支統計、外匯形勢監測分析預警、外匯市場改革發展以及企業匯率避險等領域的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為維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貢獻力量。


國際收支統計邁上新台階,更精準描繪我國涉外經濟發展全貌

國際收支統計的目標是全面記錄和反映我國參與國際經濟迴圈、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完善統計體制、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等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國際收支統計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來,外匯局始終堅持法治思維,夯實國際收支統計制度基礎,深化統計方式改革,豐富高質量統計數據產品,持續推進建設高水平的國際收支統計體系,更精準描繪我國涉外經濟發展全貌。

夯實國際收支統計制度基礎。伴隨我國涉外經濟活動的逐步活躍,2013年,以國務院修訂《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為新起點,外匯局加快建設並逐步形成了由直接申報、間接申報和專項調查三大支柱構成的國際收支統計體系。自此,我國國際收支統計體系向著全面統計和重點調查相結合、具體國情與國際標準相銜接、提高採集效率與減輕申報負擔相兼顧的方向不斷完善(見圖1)。



豐富國際收支統計數據產品。2012年以來,外匯局陸續新增發布金融機構直接投資流量和存量數據、我國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月度數據,參與國際協調證券投資調查和國際銀行業統計。從2012年起,外匯局於每年年初公布國際收支及相關數據發布時間表,以方便社會公眾獲知數據發布時間。多維度、高質量、清晰化的數據產品,從不同角度向社會公眾和國際社會展現了我國涉外經濟運行情況,提高了數據的使用價值,讓數據發揮生產力作用,讓微觀主體共用統計成果。

提升國際收支統計透明度。2012年,外匯局首次發布1998年以來單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時間序列數據,便利社會公眾對統計數據的分析和使用。2014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九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我國將採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成為少數具備條件參與該標準的發展中國家之一。2016~2021年,我國陸續完成二十國集團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倡議中的數據缺口彌合工作,國際收支統計透明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22年,外匯局追溯發布1950~1981年國際收支平衡表,將時間序列延長至逾70年(見圖2)。


 

嚴控國際收支統計數據質量。際收支統計按照質量與速度並重的原則,以更快的速度將更準確的數據呈現給數據使用者。近年來,外匯局通過構建數字化統計監測體系,實現了國際收支統計數據採集、核查、加工的全流程電子化操作,在提高數據質量的同時,也提升了申報主體的操作便利性。同時,建立國際通行的數據修正機制,對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投資頭寸表實行了從生產、發布到調整的全生命周期流程管理。

推進國際收支統計方式改革創新。2020年,外匯局前瞻性啟動企業數據源轉型,從企業端直接採集按權責發生制記錄的涉外交易和資產負債數據,促進了貿易與資產負債、借方與貸方的平衡記錄,減少淨誤差與遺漏,從源頭上提高了國際收支統計數據的質量。

積极參与國際統計合作治理。隨著全球性挑戰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已是大勢所趨。國際收支統計規則是全球統計治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匯局正積极參与包括《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手冊(第七版)》修訂工作在內的國際統計規則制定,並在制定國際收支統計新規則的過程中持續傳遞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方案。


強化國際收支形勢監測分析,充分發揮風險預警的橋頭堡作用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範,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長期以來,外匯局堅持底線思維,始終從政治和大局高度出發,總結曆史經驗並前瞻性應對外匯領域風險,充分發揮風險預警的橋頭堡作用,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國際收支監測預警體系,維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持續完善國際收支監測預警體系。適應國內外宏觀環境新變化和我國改革開放新趨勢,外匯局不斷完善監測方法,加強分析協作,逐步健全國際收支監測預警體系。即時監測與評估我國國際收支總體平衡狀況和風險狀態,判斷和預警未來發展態勢,為政府決策提供更加科學、準確的依據。密切關注和研究影響我國國際收支的內外部因素及其演變,剖析和梳理不同渠道的資金流動情況,為風險防範提供更有針對性和更有效的資訊。加強分析能力建設,不斷完善和改進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方法與機制。

多方引導市場預期。做好國際收支數據解讀,使公眾更全面更準確了解和把握外匯形勢。外匯局通過新聞發布會、出版物、公開發表文章等多種方式解讀外匯市場和國際收支數據,就外匯形勢和相關政策持續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對於社會關注度高的問題,進行翔實解讀和分析,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解疑釋惑,澄清誤讀誤解,幫助社會公眾正確看待和理解外匯形勢,合理引導市場預期,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研究完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跟蹤梳理國際上關於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和宏觀審慎管理的研究結論與實踐,總結我國在實際工作中的探索和經驗,研究進一步健全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的思路與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銀行外匯業務合規與審慎經營評估辦法,引導銀行提升外匯業務穩健性,防範和化解跨境資本流動引致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用改革的辦法不斷深化外匯市場發展,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

外匯市場是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宏觀調控、資源配置、匯率形成和風險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外匯局加快完善外匯市場體制機制,不斷推動外匯市場建設。2021年,我國外匯市場交易量達36.9萬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3倍。外匯市場深度和廣度的持續擴展提高了市場內在穩定性,應對外部衝擊壓力的能力不斷增強(見圖3)。


 

豐富外匯市場產品體系。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我國外匯市場已經形成了包括即期、遠期、外匯掉期、貨幣掉期和期權等國際成熟市場的基礎產品體系,基本能夠滿足市場主體多樣化的匯兌和匯率避險保值需求。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可交易貨幣由2005年前的美元、歐元、日元、港元、英鎊5種外幣擴大至目前的29種發達和新興市場貨幣,銀行櫃檯外匯市場的掛牌貨幣超過40種,基本涵蓋了我國跨境收支的結算貨幣。

擴展外匯市場參與主體。截至2021年底,具有即期結售匯和衍生品業務資格的銀行分別為515和124家。銀行間外匯市場已形成以境內銀行為主、境內外各類機構並存的格局,參與機構共計764家,其中非銀行金融機構112家。

持續推進外匯市場對外開放。隨著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境外央行、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人民幣購售業務參加行等境外機構有序進入境內市場。截至2021年末,共有131家境外機構成為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同時,為更好地吸引國際投資者進入境內資本市場,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允許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外匯衍生產品市場,為境外投資者提供配套匯率避險服務,外匯市場與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對外開放形成了良性互動。

不斷完善外匯市場基礎設施。目前,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已具有國際市場主流和多元化的交易清算機制,交易模式可選擇集中競價、雙邊詢價和雙邊授信下集中撮合三種電子交易模式以及貨幣經紀公司的聲訊經紀服務,清算方式可選擇雙邊清算或中央對手集中清算。同時,交易後確認、沖銷、報告等業務也廣泛運用於銀行間外匯市場,提升了市場運行效率和風險防控能力。

持續完善外匯市場監管框架。近年來,外匯局根據我國外匯市場發展實踐,積極吸收國際外匯市場成熟規則,不斷完善外匯市場監管法規體系,通過監管能力建設持續加強外匯市場交易行為監管。目前,我國外匯市場運行整體保持公平、有序和高效,切實保障了外匯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功能。


提升企業匯率避險服務水平,助力企業適應匯率彈性增強的市場環境

近年來,特別是2021年以來,針對國際國內不確定因素陡增導致匯率波動性加大的新情況、新任務,外匯局踐行金融為民理念,將服務企業擺在外匯市場發展更加重要的位置,積極提升企業匯率風險管理能力,助力企業適應匯率彈性增強的市場環境。2022年1~8月,企業利用外匯衍生產品管理匯率風險的規模合計近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8%;企業外匯套保率為25.4%,較2021年全年上升了3.8個百分比;新增匯率避險“首辦戶”企業超過2.3萬家。

強化外匯政策的支援和保障作用。一是制定多項措施進一步促進外匯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豐富外匯市場期權產品類型,擴大合作辦理外匯衍生品業務範圍,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強服務實體經濟外匯風險管理的能力建設。二是聯合人民銀行、商務部等多部門出台穩增長及匯率避險支援政策,用好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為企業匯率避險提供公共服務支援。三是指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建立並拓展銀企外匯交易電子服務平台,為企業外匯兌換和風險管理構築線下與線上、單銀行與多銀行更加多樣化的交易渠道。

降低中小微企業外匯套保綜合成本。外匯局聯合多部門和地方政府探索完善匯率避險成本分攤機制,推出一系列減費讓利的惠企舉措。一是降低交易手續費。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免收2022~2023年中小微企業外匯衍生品交易相關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手續費,預計2022年免收手續費超1100萬元,對應約2.3萬億元的中小微企業外匯套保規模。二是設立保證金資金池。通過在銀行設立保證金公共資金池,集中分擔企業外匯衍生品保證金額度,企業免交保證金、免支付擔保費。三是引入擔保或保險機制。由擔保公司為中小微企業外匯套保業務提供履約擔保,保險公司為中小微企業辦理授信保證保險,減輕中小微企業資金負擔。

加強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宣傳引導。一是在新聞發布會上持續引導企業堅持匯率風險中性,通過外匯局、外匯市場自律機制、《中國外匯》的微信公眾號發布包括匯率避險案例和外匯衍生產品介紹等宣傳材料近百篇。二是發布《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指引》,詳細介紹匯率風險中性內涵、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制度框架、外匯衍生品工具適用場景等,幫助企業建立行之有效的匯率風險管理機制。三是充分利用自媒體、紙媒、廣播、銀行網點等渠道,擴大宣傳範圍,加大走訪企業力度,開展“一企一策”上門調研宣傳。四是多部門合作為企業開展匯率風險管理專項培訓,共用宣傳材料和平台。

十年來櫛風沐雨、砥礪前行,我國國際收支逐步形成基本平衡、更加穩健的新發展特徵。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面對錯綜複雜的政治經濟形勢,我國外匯市場成功應對多輪高強度外部衝擊,國際收支總體保持基本平衡,經常賬戶順差持續處於合理區間,對外淨資產穩步增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國際收支平穩運行的基礎。同時,外匯局不斷提升國際收支統計監測分析能力,深化外匯市場發展,積極服務企業匯率避險,對維護國際收支平衡也作出積極貢獻。當前,我國正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外匯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繼續推進國際收支現代化統計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國際收支監測預警體系,持續深化我國外匯市場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工作專業化、精細化發展,助力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和穩健運行的格局。


(原文刊載於《中國金融》2022年第14期)


分享到:
【列印】 【關閉】

法律聲明 | 聯繫我們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主辦 著作權所有 授權轉載 最佳解析度:1280*768

網站標識碼bm74070001 京ICP備06017241號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61